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的约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的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当事人应当在合同订立后,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对方损失。
对于不可抗力的认定,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一般来说,不可抗力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而非主观因素导致的无法履行。
2.突发性:不可抗力是在合同订立后发生的,而非合同签订时就已经存在的情况。
3.不可预见性: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的情况,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料到的情况。
4.不能克服性: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通过合理的努力克服的情况,即使采取了一切合理措施也无法避免。
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当事人应当尽快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如果对方不同意免除责任,可以通过仲裁或法院起诉等方式解决争议。
总之,当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是一种合法的免责情况,但是在主张不可抗力免责时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情况,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责任免除条款,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