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日期造假是指在合同中故意伪造签署日期或者变更签署日期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为了满足某种利益,可能会采取这种不端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呢?
根据我国我国法律规定,合同日期造假是不允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或者可能实现的义务,不得有下列危害交易秩序的行为:……(二)假借他人名义订立合同,或者虚构交易事实,进行欺诈;……(四)伪造或者篡改合同。”可见,伪造合同日期是违法的行为。
那么,如果发现合同日期造假,受害方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受害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定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如果发现合同日期造假,受害方可以认定合同是通过欺诈手段订立的,从而要求法院判定该合同无效。
除了以上我国法律规定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日期造假可能会涉及到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国家机关公务人员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工作证、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合同日期造假的行为可能构成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罪行,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合同日期造假是一种不道德、违法的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合同无效,还可能涉及刑事责任。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该遵守我国法律规定,诚实守信,不得故意伪造合同日期,以免引发我国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