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金额达到多少才能立案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是指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在处理诈骗案件时,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诈骗金额的界限。一般来说,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构成犯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所谓“数额较大”的具体标准则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货币贬值情况等因素规定。
具体而言,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不同的标准,分别是诈骗数额达到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上和20000元以上。如果被告人诈骗金额在1000元以上但不满5000元的,构成普通诈骗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诈骗金额在5000元以上但不满20000元的,构成数额较大的诈骗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诈骗金额在20000元以上的,构成特别巨大数额的诈骗罪,最高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需要注意的是,诈骗金额的计算是指单次诈骗的数额,而不是累计总数。也就是说,即使一个人多次诈骗,每次诈骗金额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也不构成犯罪。因此,在立案追究刑事责任时,要根据每次诈骗的具体金额来判断是否构成犯罪。
总的来说,我国我国法律对诈骗犯罪的金额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构成犯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诈骗是一种侵害他人财产权益的严重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予以惩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