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法律上,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利用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对于一般的诈骗案件,当被害人的损失达到一定金额时,才能构成犯罪并立案调查。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诈骗金额达到人民币两千元以上,就构成犯罪。这意味着,如果被害人的损失金额低于两千元,我国法律上将不会认定为犯罪行为,也就无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然而,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警方和检察机关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依据金额大小。例如,如果涉案人员涉及重复作案、组织诈骗团伙、利用职务便利实施诈骗等情况,即使涉案金额较低也可能被认定为犯罪。
此外,对于涉及大额金额的诈骗案件,我国法律机构通常会给予更加重视。如果被害人的损失金额达到数十万元、数百万元甚至更高的情况,警方和检察机关将会以更加严肃的态度进行调查和处理,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诈骗犯罪不仅对被害人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任何涉及诈骗行为的案件,无论涉案金额大小,都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
总的来说,在我国我国法律中,一般诈骗金额达到两千元以上才能构成犯罪并立案调查。然而,实际执法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涉案人员的背景、作案手法、损失程度等。希望广大市民在面对可疑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并配合执法机关进行调查,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