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诈骗金额达到多少才能立案,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我国法律规定,诈骗罪是刑法中的一种犯罪行为,属于侵权行为,是在经济生活中比较典型的犯罪手段。对于涉及到诈骗罪的案件,通常需要一定的金额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立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具体来说,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构成犯罪。根据该我国法律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行为是指数额在人民币三万元以上,但不足三万元的,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但不足十万元的,可以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根据以上规定,一般诈骗金额达到三万元以上才能立案。如果涉及到的金额在三万元以下,可能不会构成犯罪,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但是,即使金额达到了三万元以上,也不是说一定就会被立案,还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是否有明显的犯罪主观故意、是否有证据证明等。
此外,在处理诈骗案件时,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犯罪情节、犯罪后果等。如果是涉及到数额巨大的诈骗案件,可能会被认定为“特大金额”,处罚也会更加严厉。因此,在经济活动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防范诈骗行为的发生。
总的来说,一般诈骗金额达到三万元以上才能立案,但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来看。在面对诈骗行为时,要及时报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犯罪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