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劳动我国法律体系中,离职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期间,通过协商达成的一种书面协议。签订离职协议是一种灵活的解决劳动关系的方式,既可以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也可以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但是,一旦签订了离职协议,劳动者还有权利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吗?
根据中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在签订离职协议时已经确认了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并获得了经济补偿,那么劳动者就不能再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了。也就是说,签订了离职协议的劳动者的权利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有一种情况可以例外,即劳动者签订的离职协议中存在违法情形或劳动者被迫签订离职协议的情况。例如,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签订不合法的离职协议,或者在签订离职协议时对劳动者进行欺诈、威胁等违法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仍然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撤销离职协议,并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我国法律责任。
另外,劳动者在签订离职协议之前,应该充分了解离职协议的内容,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如果劳动者对离职协议中的条款有异议或者不清楚,可以在签署前咨询劳动我国法律专业人士,以便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签订了离职协议的劳动者在一定条件下仍然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劳动争议仲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离职协议一旦签订,劳动者的权利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签订离职协议时,劳动者应该谨慎选择,并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