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我国法律规定中,利息的收取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十五条规定,债权人请求债务人支付利息的,应当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的利率计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存款利率表》显示,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利率为1.35%,而贷款利率为4.35%。在实际借贷过程中,双方可以协商约定利率,但是利率不得高于法定利率标准。
根据《利息法》规定,借款合同中对利率的约定应当合法,不得低于法定存款利率,也不得超过四倍法定存款利率。此外,对于个人借款,我国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是24%。
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借款本息,债权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利息。在逾期利息的计算上,一般是按照借款本金的一定比例计算,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借款利率的四倍。
值得注意的是,利息是债权人对债务人提供资金或者提供货物、服务而产生的补偿,应当是合法的、公平的。因此,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过高,可能会被视为违法。如果借款人认为合同中的利率过高,可以通过我国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的来说,我国法律规定了利息的收取标准,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借款人在借贷过程中要注意合同中的利率约定,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债权人也要遵守我国法律规定的利率标准,不得擅自提高利率,以免触犯我国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