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关于抚养权的我国法律规定也得到了明确。抚养权是指未成年子女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和义务。那么,民法典中对孩子的抚养权做出了哪些规定呢?
首先,在民法典中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享有抚养权。抚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抚养子女,即对子女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等方面进行照料和监护;二是代表子女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得利用抚养权侵害子女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法典规定,对于未婚生育的子女,父母未经法院认定父母关系的,生育子女的母亲享有对子女的抚养权。这一规定保障了未婚生育子女母亲的抚养权,并强调了母亲对未婚生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对于父母离婚或者分居的情况,民法典规定,离婚或者分居的父母应当共同行使抚养子女的权利和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父母无法达成一致,法院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利益确定抚养子女的具体事项,包括居住、教育、医疗等。
此外,民法典还规定,父母应当尊重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并根据子女的年龄和智力程度尊重子女的意愿。对于十四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其意见应当被尊重,父母不得违背未成年子女的真实意愿。
总的来说,民法典为孩子的抚养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责任和义务。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共同行使抚养权,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