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行驶是指车辆在道路上以高于规定速度行驶的行为。超速行驶不仅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超速行驶的车辆会承担更大的责任。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超速行驶发生事故责任划定的我国法律知识。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超速行驶是指机动车在城市道路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的行为,或在高速公路行驶速度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行为。一旦发生超速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超速行驶车辆将被认定为事故责任主要追责方。
在我国法律上,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定是根据事故双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的。而超速行驶作为一种严重违规行为,在事故责任划定中通常会被认定为主要过错方。如果事故中有其他车辆也存在过错行为,根据过错程度的不同,可能会对超速行驶车辆的责任进行部分减免。
此外,超速行驶还可能对事故中其他受害人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和损失。因此,超速行驶车辆在事故中不仅需要承担事故责任,还要承担赔偿受害人的相应责任。受害人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向超速行驶车辆要求赔偿,包括医疗费用、护理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等。
超速行驶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给超速行驶车辆自身带来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驾驶员因超速行驶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超速行驶车辆还可能被处以罚款、吊销驾驶证等行政处罚。
因此,广大驾驶员在行驶中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超速行驶的行为。超速行驶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也将承担更大的我国法律责任。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驾驶,是每个驾驶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